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 【科普】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来了,中医告诉你一些小妙招!

【科普】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来了,中医告诉你一些小妙招!
2023年06月12日 18:15:00 发布  浏览量24173

  当前,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这两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儿科常见病,主要侵犯学龄前儿童,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共同的主要症状是口腔疹子、发热甚至高热、咽痛等,还导致幼儿有口腔疹子,无法表达清楚,还出现拒食、流口水等表现。辨别两种疾病主要的方式为,手足口病的口腔疹子主要在口腔内呈分散存在,手、足部位可见皮疹;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病损部位多在口腔后部,如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处,手、足等处并无疱疹,可与之鉴别。



  在中医学术观点看来,以上两种病同属于瘟疫范畴,乃外感毒邪侵袭肺、脾,外发四肢,上熏口咽,故发为疹。发病期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退热消疹期,患儿余邪未尽、气阴两伤,治法以清热除湿、益气养阴为主。


  中医告诉你怎么办?


  01、预防


  小儿健夏方:炒白扁豆15g、土茯苓10g、木棉花10g、麦冬8g、陈皮2g,瘦猪肉适量,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约800ml,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煲,煮至剩下约100ml,晾温饮用,对症者连服3天效果更佳,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功效:健脾消暑祛湿(许尤佳经验方)。


  02、对症治疗


  口腔出疹:可用金银花、大青叶,每日1剂,水煎,服用3-4次(具体用量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冰硼散、西瓜霜、开喉剑喷剂,任选一种喷搽口腔患处。


  手足出疹:新鲜鸡蛋煮熟取黄,文火煎出蛋黄油,外敷溃疡面上。


  伴发热:大青叶、生地、生石膏(先煎)、芦根、玄参、赤芍药、丹皮、生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具体用量根据患儿年龄调整)。

微信图片_20230612090356.jpg

  03、病后恢复食疗


  均用于半岁以上添加辅食儿童。


  山药薏米粥:健脾祛湿,用于病后不思饮食、腹泻、舌淡苔白腻等,用山药、薏米、白扁豆、粳米,加适量水,煮成稀烂粥(具体用量根据患儿年龄调整)。


  三豆饮:清热、祛湿,用于病后困倦乏力、舌红或干苔黄腻等,用绿豆、黑豆、赤小豆,加水适量煮至软烂(具体用量根据患儿年龄调整)。


  目前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针对此类患儿开展的项目有退热止咳贴、放血、游走罐、刮痧、小儿推拿、火龙罐等治疗,针对患儿发热、出疹、病后脾胃恢复均有对症治疗方案。

微信图片_20230612090401.jpg


  注意:


  家长应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注意有无退烧、疱疹消退结痂咖等病情好转情况,如果病情继续发展,患儿哭闹、疱疹严重,合并肺部、心脏、脑部等病变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