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 【科普】还在新手期的家长请注意,这不是简单的大便,是宝宝身体在求救!
家长们的生活里总是少不了关注孩子的粑粑。炎炎夏日,稍不注意孩子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很多家长第一反应便是翻箱倒柜寻找家中常备药,如蒙脱石散、妈咪爱、益生菌等,但是这种做法对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儿童腹泻应对攻略。
腹泻俗称“拉肚子”,指大便次数增多(>3次/天)且性状改变(稀水便、蛋花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不算拉肚子:①成型大便,次数稍增多;②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比较稀,不成形,但也不是腹泻。
①感染因素: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多见)、细菌、寄生虫等。
②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滥用、腹部受凉等。
①脱水判断方法
②脱水严重程度
1)调整饮食
①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
②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当怀疑有乳糖不耐受时,可换用无乳糖配方奶喂养。
③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推荐粥、面条、烂饭、鱼肉末等,不推荐高糖、高脂和粗纤维食物。
④ 腹泻期间原则上不加新的辅食。如果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次数。
2)轻度脱水
口服补液盐Ⅲ(ORS) 每腹泻一次补充50-100ml(随年龄有所不同)。
注意:需整袋冲入温开水;不能添加糖、果汁、牛奶;如出现呕吐,等5-10分钟后再给予口服补液盐。
3)合理用药
益生菌、蒙脱石散、抗生素(均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注意:如使用抗生素,应间隔2小时后再服用蒙脱石散,再间隔2小时后服用益生菌。
误区:“拉肚子”就吃止泻药,其实“拉肚子”不一定要吃止泻药,早期排出病原体和毒素有助于恢复!
①持续呕吐无法进食;
②小于1岁的婴儿数小时拒绝吃喝;
③腹泻持续数日以上不见好转;
④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意识模糊;
⑤大便带血或呈果酱样;
⑥出现中重度脱水症状:口干舌燥、异常口渴,婴儿/幼儿持续4~6小时无 尿(尿布不湿)、较大儿童持续6~8小时无尿,哭时无眼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⑦严重腹痛,哭闹不止;
⑧家长无法判断病情轻重或感到非常担忧。
①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隔夜食物;
②注意手卫生,对患儿餐具、玩具等定期消毒;
③按时预防接种。
一审:徐 庆
二审:刘 传
三审:徐 宇